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为什么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这么快速?体量这么大?一方面是政策鼓励,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从全球的增速来看,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可达到16%。很多中国工业机器人公司,也是近十年成长起来的。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公司,*早爆发性成长在系统集成商这个环节,依托政策的鼓励,快速成长。
从2016年开始,大家对工业机器人的关注度就非常高,这跟人口结构、自动化、人工成本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关系。人工的成本在中国不断增加,设备自动化的成本价格不断下降,这个剪刀差在各个行业不断深入,自动化的需求迅速提升。
工业机器人涉及到的产业链发展状况
从零部件的环节来说,减速器、伺服、控制器,从这三个零部件环节中,减速器的成本占比*高,难度较大。伺服相对来说是三个零部件里面难度比较适中。控制器成本占比较低,主要原因是控制器大部分是由机器人厂家自己研发它并没有占据*主流的市场空间。
做机器人本体的公司,都应该自己做控制器,控制器*核心的是算法数学,是机器人稳定性、可靠性的核心所在。零部件的部分,可以通过外购的方式解决,国产的机器人零部件品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对于成本降低有一定的帮助。
再说机器人的本体,它的品类非常多:有三轴、四轴、五轴、六轴,关节型的、协作型的,在这么大的复杂品类当中,四大家族在关节型的机器人方面,市占率达到75%左右的份额,产业集中度非常高,对于国产的关节型机器人产品厂家,开拓市场相对来说难度更大。
工业机器人突破的方向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进口替代的历史。多关节的总量比较大,但在这个总量背后关节型机器人的垄断性也比较强,现在国产关节型机器人品牌在很多领域都有所渗透,但是大数量级的增长,会受到四大家族的追击。
首先机器人这个行业大家都非常看好,国外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他们花费的时间、精力,包括对于这个行业所倾注的热情都是比较高涨的。另外一个方面,国外机器人厂家,他们在强势的领域拥有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关于机器人系统集成,也是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对于机器人系统集成来讲,很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他们分布在各个细分领域,大家会遇到很多问题:**,是基于项目制的,压款比较严重。一方面钱比较紧张,包括社保的补交,对于用工成本的提升。但是这部分还是有很多的机会,下游的细分行业,无论从机器人的下游来看,还是从公共产品的下游来看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泛电子行业,一个是泛汽车行业。
*后,可能大家比较忽略的长尾客户,这部分长尾客户需求未必是系统集成,能是适用的高效的简单的自动化,以机器人工作站为单元存在,这个也是巨大的机会。
中国的汽车行业密度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主要是汽车零部件的工厂,所以汽车零部件部分自动化渗透率还没有足够高,比如说一些国产机器人本体,目前进入到整车厂的希望并没有那么大。但是汽车整车厂的系统集成商,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比其实已经很高的,这个其实是一个过程。所以机器人的本体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在汽车零部件这个环节未来还有一些机会。
另外是3C行业,这部分的驱动力主要是源于工艺的革新。3C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主要是较大的厂商来主导,比如说从塑料变成金属机壳,这部分的需求很大,这部分的需求驱动力就是工艺革新。另外还有一个机会,比如说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有很多组装、测试、包装环节,它的自动化渗透率比较低,无论是从本体还是到集成,对自动化这种柔性要求比较高的部分,机器人的需求空间也非常大。
按照行业来划分机器人的安装量,可以看到电机电子的细分领域已经超过汽车,六轴机器人、关节型机器人*初是因为汽车行业发明出来的,所以它*适合于汽车行业来用,但是在其他行业里面需要更多特点的机器人来完成自动化的需求。对于本体来讲,未来可能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一个局面。
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契机
总体来讲现在投资机构非常看好工业机器人的领域,从零部件环节,到本体环节,再到系统集成环节,只是在每一个环节相关企业进展的速度可能会有所差异。尤其是2018年,虽然发展相对减缓,在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人工替代都是比较好的契机。
主要原因是现在中美贸易战,很多行业会有一些自上而下的需求,要求采用国产设备。另外国产设备本身的性价比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可能有更大的竞争力。
另外从人工替代的角度,现在社保的补交,让很多中小企业面临人工成本的压力迅速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替代的驱动力也是非常强劲的。所以从人工替代和进口替代的角度,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行业趋势会越来越好。